Search

四個孩子裡,有一個已快要成年與服兵役的大男孩,還有正在青春期中心點的青少年,也有快要自孩童步入青春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四個孩子裡,有一個已快要成年與服兵役的大男孩,還有正在青春期中心點的青少年,也有快要自孩童步入青春少女期的女孩。

但我們始終沒有感受到所謂的「青春期風暴」。孩子們一直是和平穩定,理智清明的。

除了迪安偶有陰陽怪氣之外,但他天生就是那樣,就算到七十歲大概也會是那樣。(誤)

孩子不可能在一日之內就釀出青春風暴,是時時日日轉變成長,能量受阻到一定狀態,才顯示出讓許多父母聞之色變的青春期疑難雜症。

自家孩子,加上門下有八成學生都是青少年,我幾乎是天天在和這個族群打交道。

關於青春期對應措施,我個人的粗淺心得只有這幾個字:

「千萬別囉嗦。」

「囉嗦」也可替換成「碎念」。

身為對瑣事不上心的媽媽,這方面幾乎不越界。

因為對孩子的信任與放任,他們擁有很多空間及自由。

比方說,媽媽連他們大考時間與科目都搞不清楚了,當然就不會盯成績或囉嗦這方面的事。

考前,我通常只說「祝福你啦,睡飽點」。其餘生活諸事,也不太干涉。

孩子們都說,我與另一半,是他們認識的父母裡最開放,給小孩最多自由的。

逸安與迪安要做任何事,也幾乎不用徵詢我們同意,只是會事先「告知」與「傾訴」。

他們都表示,寧可自己辛苦點,事事自行盤算計畫,承擔責任,也不想要有周到仔細但緊迫釘人的爸媽。

雖然放任孩子像任由我家小院子雜草亂長一樣,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背離生命韻律。而我不關照課業,四個孩子在校卻都是平均或全科第一的特優成績。

好運與遺傳已不能完全概括這些使父母舒心的表現,我們一定是在有意與無意間,做對了些什麼。

面對懶散粗心常在狀況外鬧笑話的媽媽,孩子們覺得這樣的媽媽可愛好笑,也能全然接納,不強求媽媽變身賢慧能幹英明神武的神人。

知道媽媽永遠昏睡到日上三竿,此生不會是那種早起為全家做早餐與為孩子做便當的強者,他們對此也無欲無求了,而是反過來為血糖低了就會鬧脾氣的媽媽做早餐和留飯。

我看見愛吃的食物,絕不相讓,一定與孩子搶食,甚至一不留神就自己不小心吃完,毫無慈母之心。這點,孩子們也含淚接受,因而會彼此提醒,「快吃!媽咪來了!」

教養之路一走將近18年,與孩子心領神會的相互理解片刻,與彼此支持體貼的心意,才是親子緣分的支柱。

而不是那些「為母則強」「媽媽總是最後一個睡」之類的陳舊心念限制與神聖框架。

*復活節假期拍這幾張照片後,賞心悅目之餘,忍不住提醒迪安: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上天與爸媽給你的美貌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